高奇峰

+收藏:http://qifeng.orgcc.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艺术资讯 正文内容
高奇峰 谁堪画圣之名 谁享最风光葬礼
2010-12-04    浏览(1724)        来源:高奇峰 官方网站

生平简介

高奇峰(1889-1933年),广东番禺人,1907年随兄赴日本学画,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与革命党人的反清活动。其后与高剑父在上海创办“审美书馆”,1925年被聘为岭南大学名誉教授。1933年病逝于上海,年仅45岁。

高奇峰是“岭南三杰”之一,是一位人们一谈起便叹其离去太早的画家。著名美术评论家李育中虽未曾与高奇峰见过面,但认识其四兄高剑父,亲身见证了许多旧事,对其思想以及艺术开创精神颇有感触。
高奇峰曾借画画掩护革命

广州画卷:很多人评价高奇峰,都会把他跟政治联系在一起。他可以称作是“政治画家”吗?

李育中:他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政治画家。他在旧民主主义时期参与了革命。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与政治保持了一定的距离。1906年冬,高剑父第一次去日本,认识廖仲恺、何香凝、孙中山,1907年初加入同盟会。同年夏高奇峰去了日本之后也加入了同盟会。两兄弟后来就回国搞暗杀,借画画、玻璃工艺掩护革命。

广州画卷:后来为什么高奇峰不再继续搞政治呢?

李育中:这还是要结合高氏两兄弟一起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其实是打算让他们做官的,但他们只是要了一笔钱便去了上海,1913年到上海后创办审美书馆,出版《真相画报》,经营中西画、明信片等,自食其力,一面致力艺术,一面为旧民主主义宣传,反对袁世凯。(也有学者说,那年高氏因揭发袁世凯刺杀宋教仁案,被通缉而逃亡日本,并在日本学习印刷制版术。———编者注)1915年(有学者认为是1918年———编者注)左右,高氏兄弟结束审美书馆工作,回到广东,就开始专心于艺术。高奇峰受其兄影响应该是很大的,高剑父是觉得政治满目腐败而失望,官场上你争我抢,明争暗斗。后来的军阀割据更让其反感,更不能接受。

岭南画派的影响更多是思想上的冲击

广州画卷:革命的经历对高奇峰的画作有些什么样的影响?

李育中:高氏兄弟都是比较活跃的人,尤其是高剑父,他的画有很多尝试,例如把飞机、汽车、大炮之类融进画里,不过这尝试是失败的。传统画是“农业社会”的,你搞工业的东西进去就不和谐。高奇峰主要是有艺术层面的东西,他喜好花鸟,也爱画狮、虎、猿、马等,象征意味浓。像他的怒狮、啸虎就显出了豪放不屈的气魄。

广州画卷:您怎么看“岭南三杰”在中国美术史上的成就?

李育中:一个画派的形成要很多年,他们是创造一个新国画的先锋,但先驱并不是完整的,他们带来的更多是思想上的冲击,但所谓的新国画的画法并无太突出,对于他们的争论历来不少。传统国画派当然反对他们,但后来有很多人去了香港,吸收了新东西,渐渐地对其他新国画也接受并有了发展。20世纪50年代大陆才有了真正的新国画(西洋画学苏联的反而倒退了),百花齐放,各有所长,岭南画派只扬威在岭南。

(对话人物:李育中,华南师范大学退休教授,今年年98岁,1948年2月17日在广州《大光报》发表《谈折衷的画》一文,引发美术史著名的“方黄之争”。文中第一段开门见山:身处岭南,常常听到“岭南画派”那名字,如今这名字竟往往成为被讽刺的对象,说来真不胜感慨,那也是创始者所不及料的吧。岭南竟真的这样落后了吗?)
画论

高氏兄弟为何向现实低下高贵的头颅?

月份牌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随时代、社会之变迁而发展。在清末,1904年,上海就出现了一种以国耻入画的月份牌,“画也画得很好,印也印得很好,且是半送半卖的,买的人拥挤得不得了,可见画图是很能动人的。”10年之后,上海出现了鸳鸯蝴蝶派为主流的月份牌画,这种流变意味着什么?

1912年高氏兄弟创办“以监督共和政治,调查民生状态,奖进社会主义,输入世界智识为宗旨”的《真相画报》,主张以图画“唤起人群爱国之思想,扶植社会进行之秩序”、“足作晨钟暮鼓之猛省也亦无不可”;务令其“一触眼廉、荡入脑海”,一向给人以“视艺术为生命、富贵为粪土”、“于振兴中国画抱着异乎寻常的历史使命感”、并“具有一种类似的勇往直前百折不回的精神秉性”的高氏兄弟,1914年却推出了数以千计的以美人、裸体、活人拍摄作招徕的月份牌画。为什么高氏兄弟突然之间向现实低下高贵的头颅,自觉地汇入时尚文化的大潮之中?他们对美术的社会功能从“开启民智”到“娱乐民生”的戏剧性的移位,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对美术有了全新的认识、思考和定位,还是对社会现实、对革命的理念产生了嬗变?

高氏向以“艺术革命”者自居,他们是否把那西画东渐的样式移植的月份牌画也视为推动中国美术融洽中画以谋发展的尝试与借镜,使之成为“我国艺坛一种新补剂”?

如果说徐悲鸿从“最恨月份牌画”到画了这四张美人图,是因为他在恶劣的生存状态下不得不为之,是可以理解的话,那么,高氏兄弟让艺术走向市场,并亲自与郑曼陀合作了多张月份牌画,也是因经济的原因而转向了商品经济的市场谋求改善生存环境?

当艺术傍上时尚的快车,尽管在趣味和技巧上都显现出肤浅和媚俗的弊端,但它却迎合了急促增长的生活时尚的需要,成了中国文化的一大景观,孕育了既融合了西方技法、图像,又具有中国特色的近代中国都市文化。我们应如何评价高氏兄弟对于推动中国近代时尚的“新生态视觉文”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有论者认为高氏因敬重蔡元培提出“以美术代宗教”,使人们的情感冲破封建纲常礼教的禁锢,以利于思想和个性的自由解放的影响而创办审美书馆的。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是否需要对蔡元培先生提出的“道德教育”,“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思想来一番重新的解读?

高氏兄弟创办审美书馆的经历以及他们的审美取向,对于高剑父“艺术要民众化,民众要艺术化”的国画观的形成,以及他后来提出“大众化”的理论主张有何内在的联系?对岭南画派的画风的形成有何影响?这都需要我们重新审视。

折衷中西

历史背景:从1918年高奇峰结束上海“审美书馆”的业务南返广州起,再出任位于广州西村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美术及制版别科主任,此为高氏正式投身于美术创作和传授画艺的标志。虽然其后来多次往返于沪粤,但从1925年任中山大学美学教授直至逝世,高奇峰的艺术创作就以广东为根据地,其传世的优美之作多产于此时期。

画中乾坤:从《白马图》看高奇峰的画,马的文化代表了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的精神。众所周知,高奇峰的画学启蒙是透过其四兄高剑父或临摹居廉作品而来,居廉本身极擅花鸟、草虫,但当高奇峰抵达日本时,日本绘画中那些凶猛、硕大的动物画对他来说甚是吸引。高氏画马的方法与中国传统的不同,他吸取了西方艺术写生法和几何、光影、远近等技法,按马匹的结构、解剖、光照远近,以坚实的素描功夫和明暗结构,一笔不苟地画出物象的形态,层层晕染表现了马匹各部位的体积感、质感和明暗关系,将马匹画得油光锃亮,白色的肤色刻画得淋漓尽致,从而创造出既有写实的科学因素,又有传统艺术意念的现代美术作品,雄健与俊美兼容。

值得指出的是,此画作为1934年出版于南京的《高奇峰先生荣哀录》第一辑中首幅选印的作品,被题之曰《不受黄金络》。评画人:陈继春(澳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博士

历史揭秘

奇峰是怎么得到“画圣”称号及风光大葬?

广州画卷:为什么高奇峰会被国民党封为“画圣”?

李育中:汪精卫爱好文艺,对他的画颇为欣赏。私人感情也好,高奇峰为汪精卫作过画,两人交往甚密。高奇峰去世时是1933年,那时抗战还没有开始,汪精卫还未投日,当时任行政院长。孙中山也欣赏高奇峰的画,汪氏手下有一个人叫曾忡鸣,其妻画家方君璧也称高奇峰为老师,此外,叶恭绰同高奇峰关系也好,汪精卫是广东番禺人,高氏也是。1933年,高奇峰也是应国民政府邀请做中德美术展览会筹备委员。不幸在路途中犯病,数日后在上海辞世。高奇峰去世后得公葬,汪精卫算是公葬决策者。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为其题墓碑:“画圣高奇峰先生之墓”,“画圣”二字那就高估了。

广州画卷:为什么称高奇峰的葬礼是中国画坛最风光的?

黄大德:1933年11月2日下午三时五分病逝于上海。12月7日,在中国殡仪馆公祭。12月9日由皮亚士总统号运柩归粤。由义女张坤仪扶柩登轮,陈树人伉俪、曾仲鸣伉俪、蔡孑民、叶恭绰及各中委等均亲执绋送柩。12月19日,国民政府颁发命令,由行政院转饬财政部发治丧费二千元并派吴铁城前往致祭。1934年,2月10日,遗体由高氏家族葬于广州河南新凤凰岗基督教坟场。1935年12月17日孙科、中委蔡元培、孙继、监院院长于右任、财长孔祥熙、上海市市长吴铁城等,以高奇峰逝世,业已二周,生前对党国殊多建树,且为一代宗师,特呈请国府,准予迁葬首都陵园附近。1936年2月3日:高奇峰灵柩起运南京,1936年12月27日葬栖霞山。

专家教品画

雄健俊美:最擅长翎毛走兽花卉

广州画卷:在绘画上,很多人评价高奇峰的艺术水平高于高剑父和陈树人。您怎么看?

李育中:他们三人的绘画风格很不一样。陈树人是用温润柔美的画法抒写清新的情调;高剑父画风雄强浑厚,风骨遒迈。而相对于高剑父来说,高奇峰更有文人气息,更劲拔俊俏。高剑父想法很多,气派很大,技法老辣。高奇峰的七大弟子中,赵少昂应该是最能传承他的衣钵。黄少强人物画也颇有名。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其门徒开画展多,标榜高奇峰比高剑父及其弟子声势要大,那时很少人知道关山月与黎雄才,只有赵少昂占尽风光。
广州画卷:综观高奇峰一生的艺术作品,您觉得他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李公明(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高奇峰一生的艺术作品以翎毛走兽花卉为最擅长,于写生尤有卓越的表现。他画的走兽、花鸟,其神情、形态俱真实、自然,生气弥笃。在他的作品中,常见有月夜、雪景以及各种背景的渲染,更是烘染得宜。其画山石坡岸,嵯峨遒放;画翎毛花果,则清茜神姿,皆深蕴天机神趣于毫端,绝无呆板、固滞之弊。于刚遒豪放中兼有浑穆、洒脱的秀韵,恐怕就是高奇峰艺术的独特所在了。“岭南三杰”高剑父奇拔苍拙,陈树人秀雅淡逸,高奇峰则是雄健与俊美兼有之。

魏祥奇(广州美术学院美术研究所研究生):如果从艺术造诣的角度上讲,这幅收藏于广州艺术博物院的《芦花双雁》当为高奇峰代表作之一。

其用笔轻松,画者对双雁形态的把握匠心独运。高奇峰并没有使用十分特别的技法,明显继承着清初恽南田的没骨技法。包括梅花所使用的点粉技法,在恽南田以及海上诸家画作中经常使用。唯一继承了其兄高剑父画风的就是用笔的飞白感,营造着似乎萧瑟、枯寂的画境。

收藏鉴定

行情

画价高过高剑父和陈树人

高奇峰去世时,留下作品很少,其在遗嘱中提道:“将所有作品,每省每国送一幅与各大学图书馆或博物馆等作为纪念。”时过境迁,高氏的作品也在市场上有所流传,但数量极为有限,加之他的画风受人喜欢,作品价值很高,高过高剑父和陈树人,精品在50万元以上,有些甚至过百万。据了解,1997年,他的《苍鹰图》就被拍至104.5万,其《松猿图》在2004年拍至132万元,《山水四屏》被拍至398.2万港币。在香港及东南亚地区有固定的收藏高奇峰画的圈子。

李育中表示,从画的价格上看,高剑父在全国可能都排不进前20名。现在高奇峰的画比高剑父的要贵,一幅100多万的都有,不过因为他去世早,画作不多,没有多少流传。整体来说,商业画以海派为盛,南方的画不值钱,那种商业气息没有培养起来。广东的画家很可怜的,20世纪30年代时有很多人伪造古人、名人的画来卖,以维持生计。另外,便是去学校教人。高氏兄弟当时不卖画,也算清高。

鉴定

假画很难学到他的文人趣味

广东省博物馆研究员朱万章介绍说,对于高奇峰画的鉴定要弄清他两个时期的画风。两个时期以20世纪20年代为分界线,早期他的画风受日本画影响,注重光线、光影、空气的质感描绘,注重渲染,而后期有些回归传统,注重写实,融合形成了折中的画风,露出粗犷味道。

高奇峰的假画不算太多,而且假画都难学到他的神、格调,那种文人趣味、连贯的气韵,以及随意、自然的态度,这是熟悉高奇峰画的人容易分辨的。此外,早期的属款用行书、楷书多,后期则行草多。早期的署名多是高嵡,晚期则多为奇峰。有意收藏高奇峰画的人要多看真画或者真画画册,要注意的是鹰以及猴子类题材的模仿较多。

风流韵事

同居何罪?竟导致兄弟不和

女未嫁男未娶,同居干卿何事?

广州画卷:高奇峰与女弟子张坤仪在过去有很多桃色传闻,有说两人非法同居的,有这回事吗?

卢延光(广东省美协副主席):其实当时一个未嫁一个未娶,干卿何事?非法同居在高奇峰生活的那个年代简直是伤风败俗,直到21世纪的今天,才对未婚同居有了宽容,取消“非法”两字。“在我看来,男女平权,妇女地位越来越高,社会文明越来越进步,人的物质基础越丰厚,人的素质越高,未婚同居的现象将越来越普遍,它是对于人类几千年婚姻制度的一种自由选择。张坤仪最为世人称道的是,在高奇峰危难中孑然一身时,她一直寸步不离,看护左右,直到奇峰故去而扶柩南返,奇峰谓”高山流水得一知己“。

高氏兄弟因女弟子而不和?

高剑父的妻子宋铭璜原是个寡妇,是宋霭龄的族妹南京中央委员,与宋氏家族来往很密。她有一个儿子叫何剑吴,当初剑吴不同意他们结婚,于是高仑就当即改名为高剑父,表示自己就是要做阿剑的“老窦”(父亲)。至于二高兄弟不和的原因,据师母宋铭璜私下对我说,是由于张坤仪引起的。张坤仪原来有一个丈夫,但闹翻了,离家出走,到高奇峰处学画,其后两人产生感情,打算结婚,但张坤仪的父亲强烈反对,要求高剑父出面制止,高剑父同意张坤仪父亲的意见,并对高奇峰表明态度,结果两兄弟为此不和。

当年二高兄弟之间的矛盾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春睡画院和天风楼的学生开画展时会争吵不休,各不相让。本来奇峰是一个隐士型的画家,与世无争,在两兄弟未闹翻之前,画花卉,每遇有树干,必是由高剑父画的,因为奇峰不擅画树干,画得不好。两兄弟断绝来往之后,高奇峰也只好自己画树干了,所以遇到有树干的画,一看就知道哪幅是高奇峰画的,哪幅是两人合作的。

   ———郑淡然(高剑父弟子)摘引自《美术史论》的访谈录,有删节。

标签:高奇峰
分享: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给力评论,说两句!  共有 0 条评论